首页>小学奥数>导航 > 最新信息

小学生奥数计数、数论、几何题

2023-06-02 14:33: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小学生奥数是一项重要的学科,数论、计数、几何是其中的三个重要分支。数论研究的是整数的性质和规律,计数研究的是计数问题的解决方法,几何研究的是空间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以下是©忧考网整理的《小学生奥数计数、数论、几何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生奥数计数题 篇一

  一框苹果分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如果每人分5个苹果,还剩32个;如果每人分8个苹果,还有5个小朋友分不到苹果,这批苹果有多少个?

  这批苹果有152个。

  分析:本题是一道稍有变化的盈亏问题。已知条件"如果每人分8个苹果,还有5个小朋友分不到"可转化为"如果每人分8个,还差8×5=40(个)苹果。

  转化后的条件:每人5个剩32个(盈)

  每人8个差40个(亏)

  盈亏的总额是(32+40)个,每人两次分配的差是(8-5)个。

  解答:

  (32+8×5)÷(8-5)=24(人)…………小朋友的人数

  5×24+32=152(个)………………………苹果总数

2.小学生奥数计数题 篇二

  1、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若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则提前2小时到达;若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则迟到3小时,甲地和乙地相距_________千米。

  2、把一包糖果分给小朋友们,如果每人分10粒,正好分完;如果每人分16粒,则3人分不到,这包糖有_________粒。

  3、暑期前借图书,如果每人借4本,则最后少2本;如果前2人借8本,余下每人借3本,这些图书恰好借完。问共有书_________本。

  4、农民锄草,其中5人各锄4亩,余下的各锄3亩,这样分配最后余下26亩;如果其中3人每人各锄3亩,余下的人各锄5亩,最后余下3亩。锄草面积是_________。

  5、四年级学生搬砖,有12人每人各搬7块,有20人每人各搬6块,其余的每人搬5块,这样最后余下148块;如果有30人各搬8块,有8人各搬9块,其余的每人搬10块,这样分配最后余下20块。共有_________块砖。 

3.小学生奥数数论题 篇三

  黑板上写着1至2008共2008个自然数,小明每次擦去两个奇偶*相同的数,再写上它们的平均数,最后黑板上只剩下一个自然数,这个数可能的值和最小值的差是________。

  解答:要让和最小,那么应该擦去的数尽量大,的就是2008和2006这两个,擦去后添上2007,两个2007又能擦去一个,这样就变成了1~2007,一直进行,不难发现最后剩下一个2。所以有:最小的:(2008,2006)→(2007,2007)→(2007,2005)→(2006,2004)→(2005,2003)→(2004,2002)→……(6,4)→(5,3)→(4,2)→(3,1)→2的:(1,3)→(2,2)→(2,4)→(3,5)→(4,6)→(5,7)→……(2003,2005)→(2004,2006)→(2005,2007)→(2006,2008)→2007这个数的值和最小值的差是2007-2=2005

4.小学生奥数数论何题 篇四

  1、1992是24个连续偶数的和,其中的偶数是多少?

  答案:把这24个偶数前后配对,共24÷2=12对,每对和都相等,所以每对和是1992÷12=166。中间两个数,也就是第12、13个数的和也是166。所以第12个偶数是(166-2)÷2=82,的偶数是82+(24-12)×2=106。

  2、一个自然数分别与另外两个相邻奇数相乘,所得的两个积相差150,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答案解析】由定义知道,相邻两个奇数相差2,那么说明150是这个未知自然数的两倍,所以原自然数为75。

5.小学生奥数几何题 篇五

  1、一挂钟时针长10厘米,经过一昼夜时针的顶端走多少厘米?

  一昼夜走两圈,走的路程为:2*2πr=2*2*3.14*10=125.6厘米

  2、小刚用一根长452.6分米的绳子绕一棵树干正好绕6圈,这棵树干的周长是多少厘米?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这棵树的周长为:452.6÷6≈75.4分米

  半径为:75.4÷(3.14*2)≈12分米

  横截面积为:3.14*12=452.16平方分米

  3、一根铁丝在一个圆形缸口上绕了3圈,正好用去3.768米,这个缸口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这个缸口的周长为:3.768÷3=1.256米

  半径为:1.256÷(3.14*2)=0.2米

  面积为:3.14*0.2=0.0628平方米

6.小学生奥数几何题 篇六

  有一个长方体木块,长125厘米,宽40厘米,高25厘米。把它锯成若干个体积相等的小正方体,然后再把这些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一般说来,要求正方体的表面积,一定要知道正方体的棱长。题中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同正方体的棱长又没有直接联系,这样就给解答带来了困难。我们应该从整体出发去思考这个问题。

  按题意,这个长方体木块锯成若干个体积相等的小正方体后,又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和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相等的。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就可以求出长方体的体积,这就是拼成的大正方体的体积。进而可以求出正方体的棱长,从而可以求出正方体的表面积了。

  长方体的体积是

  125×40×25=125000(立方厘米)

  将125000分解质因数:

  125000=2×2×2×5×5×5×5×5×5

  =(2×5×5)×(2×5×5)×(2×5×5)

  可见大正方体的棱长是

  2×5×5=50(厘米)

  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50×50×6=15000(平方厘米)

  答: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5000平方厘米。

小学奥数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