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举一反三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及答案 篇一
从前有个农民,临死前留下遗言,要把17头牛分给三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分得1/2,二儿子分得1/3,小儿子分得1/9,但不能把牛卖掉或杀掉。三个儿子按照老人的要求怎么也不好分。后来一位邻居顺利地把17头牛分完了,你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吗?【思路导航】因为1/2+1/3+1/9=17/18,17/18﹤1,就是说三兄弟并未将全部牛分完,所以我们求出三个儿子分牛头数的连比,后再按比例分配。
①三个儿子分牛头数的连比:1/2:1/3:1/9=9:6:2
②总份数:9+6+2=17
③三个儿子各分得牛的头数:17×9/17=9(头)17×6/17=6(头)17×2/17=2(头)
答:大儿子分得9头,二儿子分得6头,小儿子分得2头。
2.举一反三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及答案 篇二
把两个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7厘米、4厘米的相同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这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少是多少平方厘米?解:
(9×9+9×4+7×4)×2×2—9×7×2
=(63+36+28)×4—126
=508—126
=382(平方厘米)
3.举一反三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及答案 篇三
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增加2厘米,则体积增加40立方厘米;如果宽增加3厘米,则体积增加90立方厘米;如果高增加4厘米,则体积增加96立方里,求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知道:体积=长×宽×高;由长增加2厘米,体积增加40立方厘米,可知宽×高=40÷2=20(平方厘米);由宽增加3厘米,体积增加90立方厘米,可知长×高=90÷3=30(平方厘米);由高增加4厘米,体积增加96立方厘米,可知长×宽=96÷4=24(平方厘米)。而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20+30+24)×2=148(平方厘米)。即
40÷2=20(平方厘米)
90÷3=30(平方厘米)
96÷4=24(平方厘米)
(30+20+24)×2
=74×2
=148(平方厘米)
答: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48平方厘米。
4.举一反三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及答案 篇四
布袋里有4种不同颜色的球,每种都有10个。少取出多少个球,才能保证其中一定有3个球的颜色一样?把4种不同颜色看做4个抽屉,把布袋中的球看做元素。根据抽屉原理第(2)条,要使其中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个颜色一样的球,那么取出的球的个数应比抽屉个数的2倍多1。即2×4+1=9(个)球。列算式为
(3—1)×4+1=9(个)
5.举一反三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及答案 篇五
某班共有46名学生,他们都参加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内容有数学、美术、书法和英语,每人可参加1个、2个、3个或4个兴趣小组。问班级中至少有几名学生参加的项目完全相同? 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学生共分四种情况,只参加一个组的有4种类型,只参加两个小组的有6个类型,只参加三个组的有4种类型,参加四个组的有1种类型。把4+6+4+1=15(种)类型看做15个抽屉,把46个学生放入这些抽屉,因为46=3×15+1,所以班级中至少有4名学生参加的项目完全相同。
6.举一反三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及答案 篇六
将400张卡片分给若干名同学,每人都能分到,但都不能超过11张,试证明:找少有七名同学得到的卡片的张数相同。 这题需要灵活运用抽屉原理。将分得1,2,3,……,11张可片看做11个抽屉,把同学人数看做元素,如果每个抽屉都有一个元素,则需1+2+3+……+10+11=66(张)卡片。而400÷66=6……4(张),即每个周体都有6个元素,还余下4张卡片没分掉。而这4张卡片无论怎么分,都会使得某一个抽屉至少有7个元素,所以至少有7名同学得到的卡片的张数相同。
7.举一反三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及答案 篇七
一条轮船往返于A、B两地之间,由A地到B地是顺水航行,由B地到A地是逆水航行。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由A地到B地用了6小时,由B地到A地所用的时间是由A地到B地所用时间的1.5倍,求水流速度。在这个问题中,不论船是逆水航行,还是顺水航行,其行驶的路程相等,都等于A、B两地之间的路程;而船顺水航行时,其形式的速度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速度,而船在怒水航行时的行驶速度是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水流速度的差。
解:设水流速度为每小时x千米,则船由A地到B地行驶的路程为[(20+x)×6]千米,船由B地到A地行驶的路程为[(20—x)×6×1.5]千米。列方程为
(20+x)×6=(20—x)×6×1.5
x=4
8.举一反三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及答案 篇八
有一船行驶于120千米长的河中,逆行需10小时,顺行要6小时,求船速和水速。这题条件中有行驶的路程和行驶的时间,这样可分别算出船在逆流时的行驶速度和顺流时的行驶速度,再根据和差问题就可以算出船速和水速。列式为
逆流速:120÷10=12(千米/时)
顺流速:120÷6=12(千米/时)
船速:(20+12)÷2=16(千米/时)
水速:(20—12)÷2=4(千米/时)
答:船速是每小时行16千米,水速是每小时行4千米。
9.举一反三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及答案 篇九
汽船每小时行30千米,在长176千米的河中逆流航行要11小时到达,返回需几小时?依据船逆流在176千米的河中所需航行时间是11小时,可以求出逆流的速度。返回原地是顺流而行,用行驶路程除以顺流速度,可求出返回所需的时间。
逆流速:176÷11=16(千米/时)
所需时间:176÷[30+(30—16)]=4(小时)
答:返回原地需4小时。
10.举一反三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及答案 篇十
有甲、乙两船,甲船和漂流物同时由河西向东而行,乙船也同时从河东向西而行。甲船行4小时后与漂流物相距100千米,乙船行12小时后与漂流物相遇,两船的划速相同,河长多少千米?漂流物和水同速,甲船是划速和水速的和,甲船4小时后,距漂流物100千米,即每小时行100÷4=25(千米)。乙船12小时后与漂流物相遇,所受的阻力和漂流物的速度等于划速。这样,即可算出河长。列算式为
船速:100÷4=25(千米/时)
河长:25×12=300(千米)
答:河长300千米。
11.举一反三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及答案 篇十一
两个人做一个移火柴的游戏,比赛的规则是:两人从一堆火柴中可轮流移走1至7根火柴,直到移尽为止。挨到谁移走后一根火柴就算谁输。如果开始时有1000根火柴,首先移火柴的人在第移走多少根时才能在游戏中保证获胜。先移火柴的人要取胜,只要取走第999根火柴,即利用逆推法就可得到答案。
设先移的人为甲,后移的人为乙。甲要取胜只要取走第999根火柴。因此,只要取到第991根就可以了(如乙取1根甲就取7根;如乙取2根甲就取6根。依次类推,甲取的与乙取的之和为8根火柴)。由此继续推下去,甲只要取第983根,第975根,……第7根就能保证获胜。
所以,先移火柴的人要保证获胜,第应移走7根火柴。
12.举一反三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及答案 篇十二
有1987粒棋子。甲、乙两人分别轮流取棋子,每次少取1粒,多取4粒,不能不取,取到后一粒的为胜者。现在两人通过抽签决定谁先取。你认为先取的能胜,还是后取的能胜?怎样取法才能取胜? 从结局开始,倒推上去。不妨设甲先取,乙后取,剩下1至4粒,甲可以拿完。如果剩下5粒棋子,则甲不能拿完,乙胜。因此甲想取胜,只要在某一时刻留下5粒棋子就行了。不妨设甲先取,则甲能取胜。甲第取2粒,以后无论乙拿几粒,甲只要使自己的粒数与乙拿的粒数之和正好等于5,这样,每一轮后,剩下的棋子粒数总是5的倍数,后总能留下5粒棋子,因此,甲先取必胜。
13.举一反三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及答案 篇十三
在黑板上写有999个数:2,3,4,……,1000。甲、乙两人轮流擦去黑板上的一个数(甲先擦,乙后擦),如果后剩下的两个数互质,则甲胜,否则乙胜。谁必胜?必胜的策略是什么? 甲先擦去1000,剩下的998个数,分为499个数对:(2,3),(4,5),(6,7),……(998,999)。可见每一对数中的两个数互质。如果乙擦去某一对中的一个,甲则接着擦去这对中的另一个,这样乙、甲轮流去擦,总是一对数、一对数地擦,后剩下的一对数必互质。所以,甲必胜。
14.举一反三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及答案 篇十四
甲、乙两人轮流在黑板上写下不超过10的自然数,规定禁止在黑板上写已写过的数的约数,后不能写的人为失败者。如果甲第一个写,谁一定获胜?写出一种获胜的方法。这里关键是第写什么数,总共只有10个数,可通过归纳试验。
甲不能写1,否则乙写6,乙可获胜;甲不能写3,5,7,否则乙写8,乙可获胜;甲不能写4,9,10,否则乙写6,乙可获胜。因此,甲先写6或8,才有可能获胜。
甲可以获胜。如甲写6,去掉6的约数1,2,3,6,乙只能写4,5,7,8,9,10这六个数中的一个,将这六个数分成(4,5),(7,9),(8,10)三组,当乙写某组中的一个数,甲就写另一个数,甲就能获胜。
15.举一反三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及答案 篇十五
有一个3×3的棋盘以及9张大小为一个方格的卡片如图37-1所示,9张卡片分别写有:1,3,4,5,6,7,8,9,10这几个数。小兵和小强两人做游戏,轮流取一张卡片放在9格中的一格,小兵计算上、下两行6个数的和;小强计算左、右两列6个数的和,和数大的一方取胜。小兵一定能取胜吗?如图37-1所示,由于4个角的数是两人共有的,因而和数的大小只与放在A,B,C,D这4个格中的数有关。
小兵要获胜,必须采取如下策略,尽可能把大数填入A或C格,尽可能将小数填入B格或D格。
由于1+10<3+9,即B+D<A+C,小兵应先将1放在B格,如小强把10放进D格,小兵再把9放进A格,这时不论小强怎么做,C格中一定是大于或等于3的数,因而小兵获胜。如小强把3放进A格,小兵只需将9放到C格,小兵也一定获胜。
16.举一反三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及答案 篇十六
一片青草地,每天都匀速长出青草,这片青草可供27头牛吃6周或23头牛吃9周,那么这片草地可供21头牛吃几周?这片草地上的草的数量每天都在变化,解题的关键应找到不变量——即原来的草的数量。因为总草量可以分成两部分:原有的草与新长出的草。新长出的草虽然在变,但应注意到是匀速生长,因而这片草地每天新长出的草的数量也是不变的。
假设1头牛一周吃的草的数量为1份,那么27头牛6周需要吃27×6=162(份),此时新草与原有的草均被吃完;23头牛9周需吃23×9=207(份),此时新草与原有的草也均被吃完。而162份是原有的草的数量与6周新长出的草的数量的总和;207份是原有的草的数量与9周新长出的草的数量的总和,因此每周新长出的草的份数为:(207-162)÷(9-6)=15(份),所以,原有草的数量为:162-15×6=72(份)。这片草地每周新长草15份相当于可安排15头牛专吃新长出来的草,于是这片草地可供21头牛吃72÷(21-15)=12(周)
17.举一反三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及答案 篇十七
一只船有一个漏洞,水以均匀的速度进入船内,发现漏洞时已经进了一些水。如果用12人舀水,3小时舀完。如果只有5个人舀水,要10小时才能舀完。现在要想2小时舀完,需要多少人?已漏进的水,加上3小时漏进的水,每小时需要(12×3)人舀完,也就是36人用1小时才能舀完。已漏进的水,加上10小时漏进的水,每小时需要(5×10)人舀完,也就是50人用1小时才能舀完。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1小时内漏进的水及船中已漏进的水。
1小时漏进的水,2个人用1小时能舀完:
(5×10—12×3)÷(10—3)=2
已漏进的水:(12—2)×3=30
已漏进的水加上2小时漏进的水,需34人1小时完成:
30+2×2=34
用2小时来舀完这些水需要17人:34÷2=17(人)
18.举一反三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及答案 篇十八
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思路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假设一个观众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元,那么降价后有两个观众,收入为15×(1+1/5)=18元,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18÷2=9元,每张票降价15-9=6元。即:
15-15×(1+1/5)÷2=6(元)
答:每张票降价6元。
说明:如果设原来有a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5-15a×(1+1/5)÷2a=6(元)
19.举一反三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及答案 篇十九
小王在一个小山坡来回运动。先从山下跑上山,每分钟跑20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40米,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15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00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思路导航】题中四个速度的小公倍数是1200,设一个单程是1200米。则
(1)四个单程的和:1200×4=4800(米)
(2)四个单程的时间分别是;
1200÷200=6(分)
1200÷240=5(分)
1200÷150=8(分)
1200÷200=6(分)
(3)小王的平均速度为:
4800÷(6+5+8+6)=192(米)
答:小王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192米。
20.举一反三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及答案 篇二十
某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平均身高115厘米,其中男孩比女孩多1/5,女孩平均身高比男孩高10%,这个班男孩平均身高是多少?【思路导航】题中没有男、女孩的人数,我们可以假设女孩有5人,则男孩有6人。
(1)总身高:115×【5+5×(1+1/5)】=1265(厘米)
(2)由于女孩平均身高是男孩的(1+10%),所以5个女孩的身高相当于5×(1+10%)=5.5个男孩的身高,因此男孩的平均身高为:
1265÷【(1+10%)×5+6】=110(厘米)
答:这个班男孩平均身高是1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