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最后“一尺”
“一尺不通,万丈无功。”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张灏翰用这句俗语来概括宁淮高速的决定性作用。
南京至淮安高速公路(下称“宁淮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苏省干线网规划中“四纵四横四联”主骨架中“纵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淮高速是苏北腹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干线和基础支撑,该项目的建成,大大缩短了苏北五市——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盐城与南京的时空距离,可改善苏北地区交通状况,促进苏北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以及缓解南京、淮安两市过境交通和城市出入境交通压力。
而张灏翰认为,宁淮高速是江苏在高速公路早期规划中的“薄弱环节”,这段路不通,就意味着已建成的苏北高速公路网络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好看却不实用”。
南京到淮安之间原有的干线公路为南京到连云港一级公路,这条路上平交道口多,管理混乱,事故频发,尤其是经过安徽天长县境内的30公里,平均每年都有近百人死伤,因此被称为“天堂路”。
双向六车道的宁淮高速通车后,南京到苏北的最后“一尺”被突破,交通瓶颈彻底打通,整个苏北高速公路网络将因此盘活。
前瞻2015:4小时过境江苏
高速公路把江苏变小了。江苏省交通厅厅长潘永和用“千里江苏一日还”来形容高速公路的影响,江苏省内任意两地级市间都可当日往返,相距最远的徐州和苏州之间也只需要4小时。
张灏翰认为,“江苏变小”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缩短江苏省内城市间距离,提升城市和区域的总体竞争力;二是江苏作为处于南北之间的省份,承担着全国交通干线任务,一个完善的高速公路网可以使日益增长的过境流量更为畅快。